同样的压力,截然不同的感受(2)
2013-05-31 10:27 来源:zz12355点击:次
另外,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发展焦虑又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家庭环境比较优越,没有经历过社会体验活动,没有经历过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他们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对社会相对茫然。他们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不清楚自己应该变成什么样子,应该在哪些方面增强自己,对这些他们完全没有意识。
现在甚至出现这种情况,大学生毕业之后出租自己,这在网络上比较常见。这些大学生用这种出租自己的方式与社会先接触两三年,从事不同的行业,但都是短期行为。比如他们把自己租给一个记者,帮他扛一扛机器,帮他开一开车,而这个记者一个小时付给他们一些报酬。渐渐的,他们熟悉了这个媒体行业。然后,某个人又把他们租走,让他们去给他的孩子辅导功课,比如做英文家教、数学家教等。渐渐的,他们又熟悉了家教这个领域……
在出租自己两三年之后,他们就大概地了解了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这时,他们才会对自己应该在哪一行业发展有个大概的想法,也就是说这时他们才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对职业方面的规划,他们的发展焦虑才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实现途径。
还有一种情况也出现在刚毕业的学生身上。一些学生认为,这个社会太可怕了,这个社会竞争太残酷了,自己家庭情况还不错,要不考研得了?要不还是找工作?因为这种发展焦虑,他们没有一种特别现实的、特别清晰的去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在这种焦虑下,在这种压力下,他们挫折了,心理学管这种情况叫做退形。
一般情况下,家庭情况比较好的学生选择回避社会竞争,他们躲回家里去,躲在一个温暖的领域中。但是待在家里久了,父母会说你怎么不找点正事做,亲戚们也说大学毕业了找工作吧。这让他们在面子上觉得不太好看。为了回避父母、亲戚们给他们的这种人际型压力,他们就假装考研、考GRE。然后每天在家长看得见的时候拿起一本书,家长看不见的时候就打开计算机玩魔兽争霸。实际上他这也是在回避。
面对发展焦虑所带来的压力,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压力感受,处在茫然期的大学生会下意识地作出回避社会等行为。那么一旦走出茫然期,人们又会对发展焦虑产生怎样的压力感受呢?
25岁到35岁的人,毕业有一段时间了,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压力?这一年龄段的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慎重地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发展了,甚至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职业领域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位置,开始一步一步往前走了,开始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拼搏了。
这种情况看上去挺好的,但是这种自我拼搏会带来什么?不会因为自我拼搏了,发展焦虑就消失了,发展焦虑在他们身上依然存在。刚刚说了,发展焦虑分为两个领域:社会生活领域,私生活、家庭生活领域。那么,在社会生活领域,他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私生活、家庭生活领域,他们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时,矛盾产生了,而且这种矛盾的体验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比如不婚族,他们为什么不婚?因为他们认为事业不会背叛自己,但是爱情会。还比如结婚狂,她们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都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发展焦虑和私生活、家庭生活领域的发展焦虑产生矛盾的结果。
郑州心理咨询www.zz1235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