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清明节了,春节过后难得的三天假期,相信不少人都会趁机来次小小的出游。旅行本来就是图个开心,奈何冷不防就中了招,赔钱不算,更赔了心情。事后维权不如事先防范。
第一招
农家乐 沟通最重要
案例:近几年周末选择去近郊农家乐的游客多了起来,有时候从网上得到的介绍常常和实际情况不符。大冬天,A先生去农家乐度假,却发现水管冻住了,热水也没有,洗浴设施完全不能用。而B小姐看中了农家乐附带的篝火晚会,没想到那天下雨,篝火晚会自然取消,只能失望而归。
支招:农家乐热门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低廉的价格,两三百元可以玩上两天一夜,网上预付款也不造成心理压力。和传统旅游最大的不同在于:农家乐的旅馆一般不会签订合同,这就很难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在预订前做好充分的沟通是最重要的,问清楚最近的设备条件和天气情况。
第二招
购物点 可以去 但不买
案例:跟团游确实省心省力,但常常免不了附赠的指定购物点。有位老先生在旅游网站上定了去云南的团,在购物点买了几包菌菇和两块几千元的翡翠,回到上海一拆盒,菌菇除了上面一层,里面的都是坏的,而翡翠检验后自然也不是真的。尽管网站上写明7天内可以退货,但对方表示,菌菇已经拆了包装不能退,翡翠可以退,但要本人亲自到店里退。难道为了这几块翡翠,还要再跑趟云南?
支招:尽量少在旅行社指定购物点买东西,这一点已是毋庸置疑。不过经常也遇见软硬兼施迫人买单的导游和店家,怎么办?可以一开始团员间就商量好不买东西,对导游说我们可以进店,但这个东西是不买的,把导游和店铺的期望值降到最低。进店则是必要的,因为导游需要在那签到才有工资保障,那就各让一步,提前表明态度,将在店里逗留的时间缩到最短。
第三招
找饭店 摸清情况先
案例:不久前海南的千元高价账单引来无数口水。随即网上爆料厦门鼓浪屿也沦陷海鲜宰客事件,仔细挖挖甚至连普陀山、宁波都偶发一些小欺诈,称斤卖两,价目不清,成为众多游客心头大患。
支招:其实除了海南,各地都有专宰游客的饭店,很多人喜欢问出租车司机哪家饭店人气高?不少司机就会带你去有回扣的店。这里教大家一招,去问问宾馆里拉门的,超市的营业员,本地人都爱去哪儿吃?他们推荐给你的店一般比较靠谱。
第四招
逃门票 省钱不划算
案例:很多景区大门旁有当地人会帮你绕小路逃掉门票,只用支付少许的带路费。有些游客为了省钱绕路进去,结果玩到一半傻了眼,很多小景点需要验票,白白少玩了好几个景点。
支招:对需要登山涉水以及包含很多小景点的景区,逃票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一则因为绕小路有危险,二来景区门票除了涵盖里面的景点,还包括了重要的保险费,为自己的安全负责,没必要贪小便宜。
第五招
香火钱 游寺庙留个心
案例:吃了亏当然要投诉,有些地方却只能哑巴吃黄连。比如有些寺庙利用普通人的信仰对游客“洗脑”,甚至用诅咒之类的词威胁,让人不得不交昂贵的香火钱。即使损失不小,游客也难以投诉。
支招:如果导游要带游客进寺,特别是要去没什么名气的寺庙,最好予以拒绝。很多例子都表明,进了寺庙,在那种场合下你是没办法拒绝掏钱,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真心拜佛祈福,没必要挤热闹。
决不贪小
看罢游客上当受骗的案例,聪明的你可以发现,骗子无非是利用人们的两种心理:一为慈悲,二为贪小。后者,基本上是多数人在消费时一头栽进陷阱的原因。有时候,一点点的小便宜,就能让心中的贪婪之蛇翩翩起舞。固定的游线总有固定的成本———交通 住宿,比如香港游,如果是1000元钱三四天的行程,就注定了要用购物来补差价的命运。没有免费的午餐给你吃。
勤于攻略
无论采取哪种旅行方式,多少做一点攻略总是不会错的。出发之前哪怕咨询一下去过此地的朋友,打听一下当地哪家餐厅又便宜又有当地风味,哪家酒店交通便利环境干净。当你站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心中有本攻略在,就不会被拉扯着你去购物的野导游或黑车司机绕晕了头。有时候,你真的要相信一种叫做经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