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网!

青春热线:0371-12355

社会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 >

初一上学期还很乖 下学期就变样

2015-08-31 14:53 来源:网络点击:

核心提示│就在上周,又有一批新生迈入中学校园。家长们或许都知道,在这个阶段流行这样一句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意思就是,孩子刚上初一时比较省心,能听进去父母的话;但到了初二就开始越来越让人伤脑筋了,你说东,他偏要往西。这就是困扰很多家长的“初二现象”。

心理专家提醒:近年来,随着孩子们接触信息量的暴增,很多孩子成熟得更早,这种“初二现象”或许开始提前出现。孩子的叛逆期提前来到,家长究竟该如何应对?

现象:初中后,乖巧女变成“暴脾气”

最近,郑州市民李女士很是头疼,原本听话的女儿一升入初二就跟变了个人似的——父母跟女儿说什么话,她都要顶撞回来,有时甚至连理都不理;而且在学校,老师也反映女儿成了个“暴脾气”,跟同学有一点小摩擦就大发雷霆。

跟李女士一样,还有很多初中生家长面临孩子突然逆反起来的挑战。“本来很听话的孩子,突然就难管起来,跟他交代任何事情得到的回应都是沉默,很自我。”市民张先生如是说。

分析:孩子进入“第二次断乳期”

对于孩子从初一到初二的变化,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芳同样深有感触。

“这个时期,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就是逆反、不听话。比如家长在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对着干。他们的情绪也经常不稳定,表现在语言上的批判性比较强,很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家长的观点。在行为上,尤其是男生,约束性比较差。”袁林芳说。

在心理学上,孩子们这样的表现表明他们进入“青春期”。“也就是第二次断乳期或心理矛盾期,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觉得自己长大了,好奇心和自我意识比较强,所以对于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他们要么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袁林芳说。

动态:“初二现象”初一显现

“在小学,孩子原本很听话的,咋一进初中就不行了,难道翅膀一下变硬了?”不少孩子上初二之后的如是表现,被称为“初二现象”。而在袁林芳看来,随着孩子信息接收量的增多,成熟期的提前,这几年,“初二现象”在初一下学期就会提前出现。

袁林芳介绍,这段时间初中刚开学,孩子们都在军训。恰恰这个时候,不少孩子因为军训苦死活不愿意上学的案例开始增多,家长怎么跟孩子说都说不通,彼此之间的冲突加剧。

袁林芳评价说,出现这些问题,其实是孩子从幼稚到成熟的一个过渡,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家长不要怪孩子,因为他们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和考验,然后耐心地引导,借助老师、同学的力量把孩子带回学校。

成因:多种原因可致“初二现象”

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知名专家、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坦言,在日常接待的案例中,“初二现象”并不少见,“上午我刚刚做了一个这样的咨询”。

蔡劲林说,“初二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青春期会给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速的变化,让孩子觉得多了一些精力,却无处宣泄,特别躁动。

此外,家庭环境的改变,包括经济原因、家庭关系的变化,比如父母离异、家庭矛盾剧烈等,或者有些家长还像在上小学时一样对待孩子,让孩子很反感等,都会造成孩子出现“初二现象”。

第三个原因和学校有关系,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学校环境发生变化,教育方式不一样,学生素质水平也不一样,如果孩子没有适应好,就会产生落差,造成孩子逆反。

最后,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关,一到初中,孩子接触面变广,好的不好的接踵而来,让孩子无所适从。

表现:情绪躁动前后矛盾最常见

据蔡劲林介绍,“初二现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容易情绪躁动不安,还特别易出现前后矛盾的状况。

“比如,原来特别活泼,现在突然变得内向;以前成绩挺不错,在班级里排前几名,等到初一下学期就不行了,一下子掉到班里倒数,等等。”蔡劲林说,这些矛盾往往会对孩子造成强烈的刺激。

应对:给孩子引导方向,而不是替TA解决

那么,面对孩子突然的逆反,家长和老师到底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袁林芳说,在处理孩子逆反心理的时候,家长首先得懂得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孩子不听话不能轻易着急、上火。其次,得会正确使用语言,少一些带有消极情绪的疑问句——像“你咋不吃饭呢?”“你咋不学习呢?”……这样才不至于激化孩子逆反的心态。

袁林芳认为,孩子在青春期逆反,就像是“生病”一样,得合理对待。“给孩子充足的空间自由发挥,但也不意味着放纵。最关键的是,给孩子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事事都想替孩子解决。”袁林芳建议说。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或行为,一定要及时干预,不能让孩子误入歧途,该强硬时要强硬。

蔡劲林也建议,应鼓励学生在初中甚至高中时期,有丰富的文艺、体育活动等,能让孩子有情绪上的寄托,“因为这个时期,他不会只专注在学习上面,肯定有一些东西会分心的”。

竟然学坏

案例:遇到这些情况,究竟该咋处理?

案例一

去年秋天,市民王女士因为穿衣服的事儿,跟上初一的儿子大吵了一架。天气比较冷,王女士想让他多穿件衣服,孩子偏不穿,王女士多说了几句后,孩子摔门而出,衣服也没有多穿一件。

诊断: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不习惯被强行要求做事情

“家长觉得冷,我不觉得冷啊!凭什么要多穿一件衣服。”这或许就是王女士儿子当时的想法。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像穿衣服这样的小事儿,父母没必要再操心,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一样。

建议:先了解孩子心理需求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对此,心理专家建议,孩子上了初中后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家长应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管理他们就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想当然了,要站在他们现阶段的角度考虑问题。更不能总是强行灌输一种观念和做法,这往往会加剧孩子的逆反。

“家长一定要先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孩子对抗行为的背后表达的心理诉求是什么。”袁林芳说。

案例二

市民陈先生的儿子,有一天因为小摩擦,跟同学打了起来,最后还因为实力问题吃了点亏。于是气不过,就打电话给陈先生要求帮他出气。不爱听话的儿子,忽然提出这样的要求,陈先生究竟该咋办?

诊断: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青春期,孩子的性格也在发生变化,刚开始的不合群,可能是跟他的交友观念有关。孩子之间因为小摩擦,打起架来,对于很多男孩来说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建议:引导孩子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帮孩子出头

做家长的,应帮助孩子提升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试着跟孩子沟通,找清楚发生冲突的原因,如果打架的起因主要是因为孩子,则要及时纠正。如果是因为别人,在引导他锻炼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学会如何正确“反击”。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5-08/31/content_1306211.htm?div=-1

收缩
  • 电话:
    0371-12355 0371-56666665 15515512355
  •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上午08:30-11:30 下午14:30-18:00 周六周日 上午08:30-11:30 下午14:30-17:30
  • 关注公众号

  •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