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1 09:16 来源:zz12355点击:次
外出打工的年轻女孩,在过年回乡的这段时间,几乎无一例外被频繁安排相亲。七大姑八大姨考察一番男方的家境和人品后,可能见一两面就订了婚。
而我身边,那些优秀的、独立的女孩,也几乎无一例外在这个假期被父母逼婚。有时候觉得不可思议,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女人的期望,依旧不过是嫁人。
大过年
她跑到外面哭了一场
第一次见那个女孩,是在过年10天前。
当时有事回老家,临走时,亲戚领来个邻村女孩,说她也要来郑州,想顺道坐我们的车走。女孩20来岁,高高的个子,眉清目秀,安安静静。女孩介绍半天自己姓什么,谁家的孩子,还是有人想不起来,女孩说:“就是家里有3个女孩那家,我是老三!”
“哦!哦!知道了知道了。”一提“3个女孩那家”,众人便马上知道是谁了。
“3个女孩”仿佛是个标签,让人知道这家没有男丁——原来在老家,重男轻女的思想远比我想象中还要严重。
大年初二,听亲戚说,在外面看到这个女孩了,在路边哭得很伤心。
据说是家里人逼着相亲。女孩在郑州工作,谈了个男朋友,家是湖北的。女孩的两个姐姐,分别嫁到了东北和南阳,就剩下她一个,爸妈说什么也不放她走,嫌男孩家远,不同意他们来往。连她的两个姐姐也劝,嫁远了,总有后悔的时候。
“人家谈着恋爱呢,再让人相亲,她怎么会愿意啊?”我一听有点着急。“唉!那有什么办法呢!”亲戚也叹息。
见一两面
“亲友团”就给订了婚
也是这次回去,才留意到,原来在豫东农村,早婚的习俗依旧如此流行。
几乎是出门转一圈,就能遇到一拨一拨的“亲友团”,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到男方家里考察。房子是必不可少的,最起码两层楼房,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彩礼。女孩都不远嫁,多选择邻村或本村。
这些年轻的女孩,都是二十岁上下。大多数在外打工,剪着时尚的发型,看不出农村女孩的样子。男孩们同样,甚至更显得稚气未脱。
见一两面,如果双方没什么意见,就算相亲成功,亲事基本上可以定下来。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最合适的做法:在外边找哪里比得上老家的“知根知底”。
订完婚,一般年后双方就一起出去打工,婚期一般订在下一个年前。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年前大部分打工的都回来了,办喜宴来的人多,热闹;二是年后大多数人家都备有足够的年货,很少有人吃得下婚宴,要是挑这个时候,就显得主家“不够厚道”。
结完婚,接着便是要小孩。很多女孩,在二十一二岁便有了孩子,孩子到一两岁,留在老家让老人照料,夫妻俩一起出去打工。
他们自己也许都不觉得,孩子就是媒体说了许久的“留守儿童”。
偶尔灰心
父母唯一的期望 便是结婚生子
这些女孩,只要自己看着对方顺眼,基本上都听从了“父母之命”,终身大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可是身边有些女孩就不同了。她们努力多年,考上一所好大学,出来努力打拼,但是过年回去,却无一例外被父母逼婚。“弄得心情特别低落。”假期回来,不止听到一个朋友倾诉。
那天在微信朋友圈,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工作极其出色的好友,发了一条微信表达心情:“我对向我咨询读书的弟弟妹妹大侄子说,初中、高中尽情玩耍,上个技校什么的,毕业就结婚,生俩仨宝宝,靠爹妈养活就好,别瞎折腾,那没啥用。”
我给她回了一条,用亦舒的话:“她这样的女仔,可以没有某个男伴,你让她不读《红楼梦》你看行不行,你让她每月不去找发型师做头发你看行不行,你不让她酒当水来饮你看行不行,你让她每季不买新衫你看行不行,你让她不能飞老远看展览你看行不行。嗯,物质生活和自我心灵建设那才是人生第一位。”
她回复:“这样的人在亲戚眼里就是废柴一枚。”
突然无语。你聪明乖巧也罢,坚强独立也罢,读书读到博士也罢,在父母眼里,仿佛所有的能力学历工作此时全都不值一提,唯一的期望便是结婚生孩子。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女人的期望,依旧不过是嫁人?
(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