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3 00:00 来源:点击:次
随着近年我国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相关调查显示,由于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已高达2000万左右,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一次,甚至有8.7%的“留守儿童”与父母根本没有联系过,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对此,咨询师张帆说,“留守儿童”大多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孩子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缺乏与家长精神和心灵上的沟通,很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由于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往往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他们缺乏与外界沟通的主动性,容易自我封闭,自信心和交际能力明显低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有些留守孩子性格孤僻,脾气暴躁,与人交往时一些小矛盾就会引起他们的过激反应,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咨询师认为,“留守儿童”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有效的解决往往会导致心理障碍的扩大化,给孩子以后的成长埋下心理隐患。
针对这些情况,咨询师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首先,父母应该协调好教育孩子与打工挣钱之间的关系,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降低母亲的“外出率”;其次,学校要更多地承担起监护和教育的责任,教师应适当增加与“留守儿童”的接触机会,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及同学之间的友谊弥补“留守儿童”在亲情上的不足;同时,各地政府也要尽可能地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机会,尽量让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