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网!

青春热线:0371-12355

学生专区

当前位置:主页 > 成长专区 > 学生专区 >

让别人无法取代之九——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013-11-25 11:33 来源:zz12355点击: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因此,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也可以培养一个有高尚心灵的人。  
    引导孩子爱读书是每个父母的责任,孩子一旦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燃起求知的智慧之火,这样,你就为孩子的成功铺设了一条道路。  
    胡适幼年曾因为偶然读到一本《水浒传》而开启了他日后对中国小说的钻研之门;鲁迅因为一本《山海经》,从此不能忘情于神话世界的迷人。很多伟人在艰苦的童年都曾因为得来不易的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成长,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即便父母把阅读视为初级教育的第一要素,孩子们也不一定会成为读书爱好者,而且他们可能长大以后也不爱读书。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家长会为足球赛加油,而不会和孩子一起读书;许多家庭拥有高清晰度电视,却不一定会有书柜。孩子们收集交换的有篮球明星卡、邮票、豆子袋,却不一定有书籍和诗歌。当他们聚到一起时,通常是听歌、看电视或玩游戏,阅读被视为落伍的活动,偶尔有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也被说成是"书呆子"。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父母与其等孩子主动地阅读,还不如竭尽全力去挖掘他去阅读的可能性。一个好办法就是营造一种让孩子自己选择阅读的条件。  
    欧美社会从18世纪以来就有一种传统:一家人晚饭后聚在灯下,彼此朗读一段文章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可以分享知识,而且是维系家人感情的很好的方式。我们中的许多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吃饭睡觉外,很少去进行心灵的沟通,一起读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个缺陷的最佳途径。  
    常见的激发孩子读书兴趣的方法有如下这些:  
    1.让童话的魅力吸引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喜欢童话表明他们不愿意当旁观者,通过听大人讲故事和自己阅读,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按自己的方式参与故事,并从中分享童话中主人公的愿望,分担他们的忧愁......  
    国外某大学曾以《九十年代的童话故事》为题展开了一番调查,发现孩子很喜欢听童话故事。孩子主要是听母亲讲,其次是听父亲、祖父母和其他亲属讲。他们不仅喜欢听新童话、新故事,而且对那些父母讲过几十遍的老故事也一样爱听。  
    童话对孩子而言魅力无穷,他们不仅会缠着大人讲,也会尝试自己阅读,初步体验阅读的兴趣。  
    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家长则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歌德,在他幼年时,母亲就常常给他讲故事。每天讲到"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就停住,以后的故事情节让歌德去想像。幼年的歌德为此做了各种猜想,有时还同他奶奶商量,等待着第二天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天,母亲在讲故事前,先让孩子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自己讲。当歌德猜中的时候,他就高兴得叫起来。歌德的记忆力和想像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当然,歌德的读书兴趣因此也被调动起来了,这为他后来创作剧本和小说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2.用念书法刺激孩子的读书兴趣。  
    朗读书籍的范围,开始时应是一些带有幻想性的故事和有韵律的歌谣。这种读物能吸引孩子并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所选择的书籍应具有文学性和长期阅读价值,如《白雪公主》《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爱丽斯梦游仙境》等,如果书的内容很长,像《西游记》之类,则可分章节每天朗读一段,但务必坚持到最后。  
    活泼有趣的读书方法可刺激孩子语言的发展,启迪孩子进行创造思考。孩子学会自己阅读后,家长不要太早地放弃自己的责任,而应一直朗读给孩子听,直到孩子上中学为止。因为大多数孩子在12岁前,聆听理解能力比阅读理解能力高,从"听"书中孩子获得的教益极为明显。  
    下面让我们看看德国19世纪教育专家卡尔·威特是怎样用念书法刺激儿子读书兴趣的。小威特出生时,不仅不聪明,而且先天不足。邻居们在背地里议论纷纷,说小威特肯定是个白痴。连小威特的家人们也说:"这样的孩子,就是再好的教育也是白费力的。"然而,老威特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失望,他认真地承担起教育儿子的重任。  

他教小威特读书时,先买来许多小人书和图册,把其中有趣的故事念给他听,然后对他说:"如果你能识字,这些书自己都能看明白。"有时他干脆不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小威特听,而对他说:"这个画册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是爸爸没有工夫给你讲,你先自己看吧。"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小威特一定要识字以便自己能看书的愿望和兴趣。这时老威特才开始教小威特识字。  

小威特有了读书的兴趣,就十分刻苦了。不久,这个孩子轰动了附近地区。他七八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拉丁语等6国语言了,并通晓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就考入了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的校长说:"小威特已经具备了十八九岁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力。"很明显,这是老威特对他实行早期教育的结果。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小威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3.用"相机引导法"诱导孩子的读书兴趣。  

    孩子最怕听父母说的一句话是:"快去看书!"因为这句强迫孩子的话,不啻向孩子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使孩子完全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正确做法是"相机引导"--在适宜的时候引导孩子的读书兴趣。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司有和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当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时,全家人不论在干什么事都要停下来看电视,看完后全家讨论。由于他和他爱人、儿子都看过《红楼梦》原著,所以讨论时他们三个人都能讲几句,而女儿没看过小说,除了电视剧上的一点内容之外,她就插不上嘴了。一插不上嘴,就产生了心理需求,就要问;她一问就好办了,他只稍做解释,然后告诉她这件事在书中哪一回里有。  
    在讨论中,女儿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社会历史、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尤其感兴趣,那是从电视画面上看不出来的,于是他又推荐女儿读"红学评论"方面的文章。就这样,女儿从看电视剧《红楼梦》到看长篇小说《红楼梦》,兴趣产生了较大的迁移,大部头的书捧在手中也不感到厌倦,而是兴致勃勃地看完它。由此,她开始主动提出要看国内外的名篇名著。  
    4.利用好奇心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苏洵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广为世人称颂。不仅如此,苏洵还因教子有方被世人称颂。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虽然苏洵多次对他们晓之以理,但这样的说服教育也没见什么成效。不过苏洵并未采用"棍棒"的办法对孩子实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躲在旮旯里读书,孩子一来,就将书"藏"了起来。两个孩子发现了这个问题,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渐渐地,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驶入了成才的正轨。后来苏洵以及苏轼、苏辙兄弟俩在文学方面都有很大造诣,被时人称为"三苏",纳入了"唐宋八大家"之列。  
    在游戏和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常能获得意外的收获。能够培养某一方面的浓厚兴趣,尤其对智力开发,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做父母的在生活中要大胆地鼓励孩子尽情地玩耍,做各种探索,培养孩子的求知兴趣,而不要简单粗暴地毁掉孩子的兴趣和希望。  
    望远镜发明的故事,就非常生动地说明了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即使是"玩"也能学到知识,甚至有所发现、发明的道理。1609年的一天,在荷兰一家眼镜店中,老板汉斯的儿子手里拿着几块镜片,有近视镜片、老花镜片,正与邻居孩子玩耍。他把镜片贴在眼前,什么也看不清,举在离眼睛远的地方,就能看清镜片后的东西。有个孩子淘气,别出心裁,他一手拿着近视镜片,一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拿在眼前向远处一望,结果惊喜地喊了出来:"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后来汉斯按照孩子们发现的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用科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也就是让孩子通过活动的结果而获得快乐和满足。尽管在活动过程中并没有乐趣,但活动结果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提高了更深层的兴趣。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有人在评论《红楼梦》时提出:曹雪芹在写大观园的建筑时,表现了他是一位精通建筑学的建筑师;在写给病人开的药方时,他又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在写大观园的花草树木时,他又像颇有学识的植物学家;在对人物内心的冲突细腻的刻画和对人物典型性格的描写中,他又俨然是一位心理学家。《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流传百世的不朽名著,是与曹雪芹渊博的知识和广博的兴趣分不开的。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兴学科不断涌现,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各种学科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只有单一学科的知识和兴趣,无法适应新世纪科技、人文学科的发展。  
    鼓励孩子保持持久的好奇心。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  
对孩子的问题最好的回答方式是与他们一起去探索。即使你知晓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应该用理智克制住脱口而出的冲动,应尽量给孩子留下思考讨论的空间,否则会强化他在学校里得到的一个错误观念:科学仅仅是装在成人头脑中的一些事实而已!  
    如果孩子想了解蜜蜂住在什么地方,你应该这样说:"让我们瞧一瞧,也许我们能发现它飞到何处去了。"记住,对孩子的提问,你应该总是这样开头:"让我们一起发现它......"  
    亲历的东西远比从书本和电视节目中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让孩子在显微镜下瞧瞧他们手指上的细菌,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你会要求他餐前洗手;与其向他描述霉是什么,不如让他们观察在一片面包上生长的霉;与其给他们解释水的蒸发,不如将水烧沸,让他们看看水位因蒸发慢慢下降......  
    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更是向孩子演示科学知识的极佳场所。假如你带孩子去博物馆,不要规定什么参观路线,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利用"爱屋及乌"拓展兴趣。父母如果能为孩子已有的兴趣增加一些新的兴奋点,就能逐渐拓宽孩子的兴趣。比如说,请迷恋电视的孩子复述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激发表达兴趣);带孩子到书店去挑选与该节目同一专题但内容更丰富的书(引起阅读兴趣);请孩子了解小伙伴对这个专题的看法(培养交际兴趣);请孩子收集社会对这个专题的反馈(引起评论兴趣)。对那些只爱玩枪和汽车的男孩也能以枪或汽车为连接点引导发展其他兴趣,如数零件,辨颜色,了解原料、原理、发明经过、发展史和生产过程等。可以说,任何兴趣都可以成为发展其他兴趣的起点,只要有人引导。  
    利用"人工迁移"来培养良好的兴趣。
    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孩子们的兴趣,很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发生迁移。这种迁移,有自发迁移和人工迁移两种。表现在孩子身上,前者就是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而后者则可以通过家长有意识地教育活动来实现。  
    利用善问"十字诀"培养兴趣。有人总结出启发孩子善问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即多举例;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  
    "替":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即"除了......还有......";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孩子想像各种情况;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验策略。处理一件事情,从多方面的角度来设想,通常应用下列六个问题:"何人"(who)、"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的"六何检验法"(六W法)。问题越多元化,孩子受到的思考刺激越多。  
    "类":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利用善问"十字诀"发问,对于培养孩子的智力是很重要的,但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要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其表达能力。
收缩
  • 电话:
    0371-12355 0371-56666665 15515512355
  • 微信号:
    15515512355
  • 工作时间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8:00
  • 关注公众号

  •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