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权益工作、希望工程工作思路
2008-02-28 00:00 来源:点击:次
2008年权益工作、希望工程工作思路
魏 东
2008年郑州青少年权益工作、希望工程工作总的思路是:依据“两个法律”,依托“三个办公室”,建立两支队伍,用好“两个协会”,在六大领域内,选好六个抓手,针对七大群体,开展七大行动,通过全市团组织上下联动、全社会的互动,逐步建立起党政主导,共青团协调,全社会参与,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事业化推进,覆盖城乡、面向全体青少年的大权益工作体系。
一、积极开发“资源”,服务权益工作和希望工程工作。
(一)依据“两部法律”。即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依托“三个办公室”。即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和希望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筹备召开市预防办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充分发挥专项工作协调机构的统筹联系职能。更好履行和承担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职能,形成共青团作为执政党青年组织、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部门和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三位一体”的工作定位。
(三)建立两支队伍。即专兼职的团干部维权和希望工程工作队伍和社会化的青少年维权、希望工程工作队伍,不断培育和壮大青少年维权、希望工程的工作力量。要逐步在基层团委、总支、有条件的支部设立权益委员,了解和反映青少年的诉求,协助上级团组织和有关方面解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一些具体问题,形成从上到下的专兼职团干部维权和希望工程工作队伍。推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加强维权和希望工程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以团干部为主体,专职的社会工作者加上大量的专业志愿者开展青少年维权、希望工程工作的新模式。评选郑州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杰出(优秀)青年卫士;组织预防办、未保办成员单位及维权岗单位、杰出(优秀)青年卫士开展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开展“和谐郑州·青年人物”年度评选活动。运用社会化运作方式,通过寻找身边和谐人物,评选出一批在各行业、各层面为和谐郑州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形象大使,突出和谐观念,倡导和谐精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参与和谐郑州建设。
(四)用好“两个协会”。即律师协会、法学会,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单位的维权作用。
(五)在六大领域联动、互动。一是学习教育,二是就业创业,三是恋爱婚姻,四是身心健康,五是困难救助,六是犯罪预防。
二、选好六个“抓手” 扎实做好权益工作
(一)抓教育 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抓好“青春之城 礼仪之城”项目之一——绿城文明礼仪报告会,让此项活动扎根郑州,影响绿城,覆盖河南,继续走向全国。真正做到历时百日、走进百所中小学、激情演讲百场、触动百万青少年心灵。不仅宣讲文明,还要宣讲郑州。
针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效性不强这一难点。传统的法制教育往往过于守旧和僵化,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质。针对这一难点,推出“红铃铛行动”,内容包括模拟法庭、普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将冰冷遥远的“警钟长鸣”趣味转化为时尚可爱的“铃响叮当”,以生动形象式、表演情景式、互动体验式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新理念将法制教育植入孩子们的心中。努力探索一条党政认同、适合广大青少年特征和成长需求、经得起实践检验、能够发挥共青团特有优势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路子。组建红铃铛法制快车深入到全市各县(市)区,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全面推广红铃铛行动,努力打造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法制教育领域的新品牌。
开展心理剧大赛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优秀文艺作品评比活动。当前,心理问题是困扰广大青少年的严重问题,郑州市有许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各高校、中学都有心理社团,并且拥有心理剧的作品,团组织对其加以引导、加工、包装,带领一块宣传阵地,推出一批新人,挖掘一批文艺新作,教育一批青少年。该项活动将立足郑州,面向全国发出邀请,尤其是邀请八大古都青少年参与此项活动,借以宣传郑州,宣传郑州文明。不仅把这项比赛做成郑州的赛事,更要放开视野,做成中原赛事,全国赛事。(报名热线0371-12355)
(二)抓基础 健全基层工作体系
进一步构建预防工作体系。构建社区青年中心、未成年人法律学校、各级优秀“未成年人维权岗”、12355维权热线、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度、未成年人自护教育基地“六位一体”的社会化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
(三)抓整治 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
联合消防部门开展郑州青少年火灾救援演习活动,以消防演习促进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消防整治、消防管理。
(四)抓协调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开展“三近一创”活动,“三近”即禁毒宣传贴近青少年、交通管理贴近青少年、消防管理贴近青少年,“一创”即“创建青少年维权岗”。
(五)抓调研 探求做好新时期权益工作的规律
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等调研活动,团市委权益部、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成果不少于2项,各县(市)区团委不少于1项。上报团市委及市委市政府,为党政决策提供依据。
(六)抓载体 打造青少年权益工作的新平台
抓12355建设,打造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抓“青少年维权岗”,打造青少年维权岗资源整合平台,按照全国12355试点城市的要求,建立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成立“12355真情与维权”讲师团,每月开展一次进校园巡讲活动;推动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向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延伸,面向基层向青少年提供服务。
三、针对七大群体,开展七大行动
集中力量成合力,攥紧拳头打名牌,为青少年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一)针对大中小学生群体,开展阳光行动。继续打造阳光周末活动品牌。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心理咨询服务周活动,并努力推动建立集心理健康普查、心理问题建档、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追踪矫治、心理问题预警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二)针对困难学生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对于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难以入学的问题,开展希望工程紧急圆梦行动,争取湖南“芙蓉学子”等更多的助学项目落户我市。同时,主动出击,深挖资源,赢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全市各级团组织共同筹集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圆梦。推出今年的重点活动是“希望之约——百名优秀青年企业家助百名贫困大学生圆梦行动”,力争筹资额度较去年增长20%。继续做好金龙鱼农民工子女助学项目;继续开展希望书屋捐建工作,团市委全年筹建希望书屋不少于8座,各县(市)区团委不少于6座;把5·19希望工程助学公益日等项目做大做强;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广泛开展“希望体育室”捐建工作。
(三)针对流浪儿童,开展拥抱行动。招募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流浪儿童类家庭、“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家庭寄养”、社区外展救助、救助小学、救助网站等救助模式,救助流浪儿童。
(四)针对留守流动儿童,开展温馨行动。采用五种方式进行帮扶。
1、少先队员手拉手帮扶。开展“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城市少年儿童与留守流动儿童手拉手活动,“交一个朋友、写一封信、赠一本书、互访一次、学会一样自护本领”,同争一枚雏鹰章。使他们在交友过程中互相学习、帮助,共同进步。
2、动员青年志愿者一对一帮扶。组织亲情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生活帮助、学习辅导、书信交流、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难。
3、协调社会公益资源共同帮扶。实施“留守流动儿童救助行动”、“希望工程助学行动”,建设希望小学,筹措助学金,帮助留守流动儿童就学。
4、心理、维权专项帮扶。完善以未成年人服务热线为纽带,维权中心和各级“青少年维权岗”为终端的社会化维权网络,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应急救助,使留守流动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健康快乐成长。
5、建立阵地、长期帮扶。按照有牌子、有专人、有阵地、有电脑、有热线、有制度、有队伍、有活动的标准,建立留守流动儿童亲情港湾。
(五)针对来郑创业青年,开展关心行动。主要是通过“青少年维权岗”等资源,针对来郑创业青年反映集中的权益侵害问题进行依法维权。
(六)针对服刑、劳教青少年,开展新生行动。文明心灵志愿者走进监狱、劳教所进行心理辅导、法制宣传。
(七)针对网瘾青少年,开展“导航行动”。针对青少年迷恋网络这一难点。以人民路社区一名网络爱心妈妈,通过网络救助帮扶、开导青少年的典型事迹为由头。在全市启动“青少年网络教育爱心使者招募和爱心大使评选”活动。通过组织爱心大使采取BBS、QQ、MSN等网络方式,与青少年网民平等、互动地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网络导航、心理咨询、维权服务等工作,搭建起未成年人网络教育的新平台,主动占领青少年成长的“第四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