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1 10:05 来源:zz12355点击:次
志愿者宋福元试图与程相涛交流
28至30日,本报连续以《被锁的“青春”该如何救助?》《河科大五附院愿提供免费救助》等为题,报道洛宁县程岭村26岁失明男子被“锁养”山洞事件,引发社会热议。目前,男子已被爱心医院救助,30日,社会爱心继续“发酵”:洛阳市志愿者前往医院探望;广州、江苏等地的热心读者也拨打记者电话,为他未来的治疗提供“药方”。
“从报纸上看到程相涛被医院接走了,我们想去看看他可以吗?”昨日,记者接到洛阳市一家爱心企业打来的电话,据了解,最早发现程相涛被“锁养”山洞的,就是这家爱心企业组织公益活动时的志愿者。
下午4时,记者跟随志愿者再次来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志愿者们给他带来了水果、牛奶等食物,还有一大箱子衣物。病房里,程相涛正蜷缩着身体睡觉,护士喊了几次都没能喊醒,但听到有“好吃的”,他立刻坐起来。一连吃了3个苹果、2根香蕉。他吃过的苹果,只剩下一根细细的柄,连果核都吃得干干净净。
“看到他现在这样,真是放心了。”66岁的志愿者宋福元说,之前跟随爱心企业去洛宁,见过程相涛在山洞中生活的“惨况”后,他心里难过,连着几天都没睡好觉。
“之前也想过把他带到医院看看病,但感觉难度太大,没想到经过你们报道后,这么快就解决了,还是好心人多啊。”王梦伟是这家爱心企业洛阳地区负责人,他表示,今后如果程相涛需要帮助,他们会尽力而为。
“目前状况还可以,他会用手摸摸床,然后自己笑笑,感觉他对睡在床上很满意。” 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精神科护士长殷凤娟介绍说,给他穿衣服、喂饭都比较配合,只是大小便还不懂得上厕所。“但上午给他进行采血的时候,他特别排斥,还差点咬到人,所以之后的全面检查要等到适应一段时间再进行。”殷凤娟告诉记者。
此外,报道发出后,本报热线接到不少外地热心读者的电话或短信,就连记者的私人手机也忙个不停。热心读者中一位来自广东深圳的读者,建议使用纯中药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亲人多聊天来提升他的应对能力;而另外一位来自江苏的盲人朋友,则想通过此事来呼吁社会多关注残疾人,让他们从自卑、悲惨的生活中脱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