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08:59 来源:zz12355点击:次
司晓君自从押送到省周口监狱服刑以来,用大量的时间琢磨婚姻、家庭、家暴和法律的问题。两年来,他翻阅法律方面的书籍比过去42年的都要多。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较高的文学素养让他获得狱办报纸编辑这样的“高级”改造岗位,并被其他服刑人员授予“律师”的雅号。
然而,这位儒雅、气质温和的“光头律师”曾残忍地将自己的同居女友杀死。
2011年3月11日晚,在郑州市做生意的司小璐突然想起哥哥司晓君曾说过,想把14岁的侄子送回老家淮阳上学,便给哥哥打了个电话,准备商量侄子上学的问题,可接连打了几个电话,哥哥的手机始终无人接听。
随后的几天,司小璐一有空就会给哥哥打电话,但哥哥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由于和未来嫂子李华关系不好,司小璐尽管觉得哥哥不接电话不正常,也没有向李华询问哥哥的情况。直到3月16日,李华的妹妹李莉打来电话,称她姐姐的电话几天都是关机,司小璐这才觉得可能出事了,于是便和李莉相约一起到哥哥的住所看看。
到了哥哥司晓君家,两人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应声。司小璐便想起给侄子司小典联系,可和小典老师联系时,却得知小典已经一个星期没有上课了。这下两人慌了神,慌忙找到社区保安强行打开司晓君的家门,大门开后,只见沙发上躺着一个人,身上搭着被罩。李莉揭开被罩,看到姐姐李华双眼瞪着她,但早已断气。“杀人了!出人命了!”李莉惊恐地叫着。
司小璐的脑子“嗡”的一下,难道哥哥也在家遇害了,可搜遍了所有房间,也不见哥哥的踪影。司小璐连忙叫李莉报警。
罪起女友暴打亲生儿子
接到报案后,郑州警方一边勘查现场,一边向周边警方发出协查通报。正在警方千方百计查找司晓君时,2011年3月17日,犯罪嫌疑人司晓君在洛阳自首,并交代了作案全过程。
事情要追溯到2011年3月10日。那天晚上司晓君对儿子司小典(和前妻所生)说想送他回老家上学。小典听后非常不高兴,“是那个老妖婆(司晓君的女友李华))的主意吧”。没想到这话被一旁的李华听见,她愤怒地指着小典说道,“你现在连回乡上学的机会都没有,这几天我就把你送到新密煤窑里挖煤!”骂完小典后,李华又拿小典的手机随意翻看。突然发现手机里有这样一条短信:“整天被老妖婆打,好惨啊,等我长大了非宰了她不可。”
“你不是向同学说我打你了吗,我今晚就打死你!”说完李华就开始暴打小典。看着小典的嘴唇翻肿,牙齿出血,司晓君“扑通”跪在地上,哀求女友别再打儿子。
眼看男友“偏袒”和前妻生的儿子,李华更是恼火,拾起包装板就往小典的头上砸,这时司晓君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一把勒住李华的脖子,把她掀倒在地,骑到她的身上。李华挣扎着,并大声吵着要找人将司晓君的家人“全都灭了”。极端愤怒的司晓君失去了最后一丝理智,他狠命地掐着李华的脖子,直到李华不再动弹。
等司晓君清醒时,李华已没有了呼吸。极度惶恐让司晓君瘫坐在地上,良久,他把李华的尸体拖到沙发上,又用被罩盖在她的身上,伪造成自然猝死的假象。随后,带着儿子回到老家淮阳,将儿子交给家中的父亲,随即踏上了逃亡之路……
“我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杀人。朋友们都说我有女人缘,可最后我却栽在女人手里。”6月18日,在省周口监狱教学楼内,司晓君谈及自己的犯罪缘由一脸苦笑。
司晓君说,在家人心里,他是父母的骄傲,是弟弟妹妹的榜样,在同事心里,他是个对爱情坚贞不二的情种。
司晓君的前妻身患白血病,痴情的他努力为妻子治病12年。虽然妻子最终离开,却给他留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妻子临死前,拉着司晓君的手,要他找一个贤惠体贴的女人照顾好他们唯一的孩子小典。
男人四十一枝花。对于司晓君这样经历过婚姻洗礼的男子,很受大龄女青年的欢迎。可出于对亡妻的思念,司晓君从未对那些伸出玫瑰枝的女性动心,直到李华的出现。
李华是个时尚的80后,她的热烈、奔放让这个60后的男人感到非常新鲜,几次交往后,就同居了。
同居后,司晓君发现,李华有很强的控制欲。一次司晓君去谈一桩十分重要的生意,出于礼貌,他没有把手机带进谈判会议室,待他签完合同出来一看,手机上出现127个未接电话。
李华还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曾经因为吵架,李华把司晓君的内衣内裤划得稀烂。
李华的举动让司晓君十分恐惧,慢慢地开始对她有所冷淡,李华觉察到司晓君变化后便开始对他监控得越来越严厉,还声称自己有很多“道上”的朋友,想甩掉她或欺骗她门都没有。
生活中,李华经常殴打司晓君与前妻的儿子小典,她告诉司晓君,每当她看到这个孩子,她就会想到司晓君和前妻亲热的场景,而这个场景能让她发疯。“我是最爱你的,容不得你和任何女人有丝毫关系。”
为了将司小典赶出家门,李华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打”,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她都会劈头盖脸地先打一顿。司晓君最无奈的办法就是“跪”,每当女友殴打儿子时,他总是跪在地上,哀求女友不要虐待自己的儿子。
2011年4月,郑州市中级法院对这起因亲情扭曲而诱发的血案进行了宣判。在量刑上,法官充分考虑到了死者自身存在的过错,被告系情绪激动情景下激愤杀人,有自首情节且真诚悔罪,积极向被害人家属赔偿,作出了从轻判决。司晓君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押送省周口监狱服刑。
入狱后,由于长期的悔恨和悲伤,司晓君生了一场重病,人生的大起大落让这个曾经小有成就的男人对漫长的刑期和出狱后的生活充满绝望。监狱民警非常同情这个不幸的男人,每周都派警察心理咨询师谈话,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最终,司晓君对案子开始反思。他认识到自己没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他静下心来理性回顾过去发生的一切时说:“李华其实是个心理严重变态的病人,很可怜,她需要的是有效医治和控制,而不是屠刀。”
同时,他也表示,假如一切可以再来,他仍没有把握会用合法的手段阻止血案的发生。因在遭遇女友的家庭暴力期间,他曾多次打110报警,但每次警方都认为只是家庭内部的情感纠纷,只能作出批评教育,不能采取司法和行政强制手段。至今,他依旧没有找到破解家庭暴力的法律出口。
省周口监狱副监狱长崔应召认为,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的“好人”,却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与其说是有“婚姻毒药”之称的家庭暴力使然,不如说是法律对家庭暴力事实上的束手无策和对心理疾病的无知导致了这场悲剧。
全国妇联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每年约40万个解体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家庭暴力被称为最普遍和危害最大的暴力,放纵亲情成为暴力特区,将使施暴者肆无忌惮、受伤害者无处申冤。现行的法律法规虽然对家庭暴力行为有禁止性规定,但缺乏明确的认定和制裁条款,可操作性较差,对家庭暴力惩治不力。法律法规不健全,致使家庭暴力始终游离于法律之外,《反家庭暴力法》因此进入公众视野。
自2008年起,全国妇联多次在全国两会上交有关“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提案。2011年,全国妇联在20个省市进行反家暴立法调查,93.5%的被调查者支持反家庭暴力立法。如今,全国28个省、区、市出台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或政策,90余个地市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这些都为国家立法积累了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