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9 15:18 来源:zz12355点击:次
葛俊杰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社会,首要问题是租房子
首席编辑
方毅夫/制图
河南商报记者 李江瑞 杨慧俊 实习生 宋聃
找到了工作,下一步就要安家、立足。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在郑州立足?河南商报对在郑就业大学生展开调查,受访者中,超过五成将“相对安定的居所”列为立足郑州的第一条件。不过,在郑州算不算已经立足,居所不是唯一的标准。做好5个准备,或能在郑州更快立足。
调查
“住”成为首要条件
从海南大学毕业归来后,河南籍的李东已经在郑州上班两年了。谈及在郑州立足的问题,他说出的三个条件是“住得稳定”、“社交圈不错”、“事业会发展”。在他看来,拥有这三条,就可以说是在郑州立足了。
就“你认为在郑州成功立足最难的是什么”等问题,河南商报对即将和已入职的近20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压力成为他们能否在郑州稳定立足的决定性因素,因为90%以上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项作为能否在郑州立足的关键。而居住的开支成为其中的“头等大事”。
矛盾
买不起房,预算800元也只能住上合租房
关于“住”的问题,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都面临买房和租房的现实选择。
在李东眼中,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能独自租住小区住房,就算是好的了。尽管月薪从刚开始的2600元涨到了现在的3300元,但居住问题仍一直困扰着他。
当初来郑州工作,李东就准备在这里立足。他没有选择在城中村落脚,而是想租住在小区里。他认为,只要住得舒心,吃力一点也无所谓。
但很快他就发现,每月800元的预算只能选择合租,因为在郑州市内小区租一居室的房子,但凡条件不错的,800元的价格很难租到。
在河南商报的调查中,受访者在毕业后不久能买房的不到8%。
现状
奔波 居住地和工作地距离太远,无立足感
李东上班的地点在郑州华南城,在南三环外,而他住的地方在文化路。
李东说,在上班地点附近住,就要远离市区,见不到朋友,也没地方休闲娱乐。因此他选择了在市区文化路附近和别人合租房子。
问题又随之而来。他每天要先坐公交车,再搭单位班车,一趟下来就是2个小时左右,“我的空余时间都交给马路了,每天只为上下班而狂奔,身心俱疲,哪来的立足感?”
李东认为时间、悠闲是影响一个人城市立足感的重要方面。
面临这个问题的不止他一个人,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地点都在市区写字楼,附近地段的房租都不低。一些受访者表示,来自“住”的巨大压力,很大程度上让人缺乏“在郑州成功立足”的感觉。
花销 经济压力大最易恐慌
对于是否算在郑州立足,李东有一句话是“平时感觉不恐慌了,就是真正立足了”。
所谓的恐慌,他直言更多是由经济压力大带来的。这与河南商报的问卷调查结果相同。
每个月,李东住宿费要600元,吃饭要花掉600元左右,再除去买衣服、日常生活用品的钱,还时不时掏个份子钱、请个客什么的,3000多元的工资基本所剩无几。
河南商报访问了数位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表示对于房租可承受的最高价格普遍为“月薪的四分之一”。“确实,超过四分之一,压力就太明显了。”李东评价说。
每次回到老家,亲友们都会说李东在郑州这么久,已经“稳住了”。但李东说,来自居住等方面的巨大开支让自己兜里常常没多少钱,根本不算是在郑州立足了。
存款 在郑州上班两年零存款
高额的生活成本,让不少大学毕业生难以实现攒钱愿望。李东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郑州工作两年了,银行卡上的存款几乎为零。
李东说,很多朋友、同届同学目前也是这样的情况。在河南商报的调查中,16位受访者里有7人工作满一年后仍无存款,遇到手头紧的时候,还是要很不好意思地向父母开口。
“没有存款,当然不敢说在郑州已经立足了。”李东说。
探讨
想成功立足,做好5个准备
对于在郑州的“立足之困”,河南商报征求到了不少已毕业数年的大学生的建议。
1.找到租房与工作的平衡点,最好的选择是“一趟公交即可往返两点”的地方,减少奔波,就会有立足成功的感觉;
2.月薪3500元是立足与否的分水岭,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
3.利用好厨房,不仅能大大缩减餐饮消费,还能带来浓重的生活气息;
4.保证与同城亲友走动的机会,感情上的安定感很重要;
5.保持兴趣爱好,与事业的发展一样,生活乐趣也决定你能否在郑州立足。 郑州青少年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