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7 13:00 来源:zz12355点击:次
图为蒋嘉麒
不参加高考,凭借奥赛获得的好成绩进入国内顶级高校,这种“走捷径”的方法曾一度备受追捧。
那么,这条“捷径”真的足够便捷和轻松吗?刚刚通过这条“捷径”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的高三学生蒋嘉麒并不这么认为。
什么让他爱上物理?
兴趣,还是兴趣
入选第44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代表队,将代表中国参加今年7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比赛。郑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蒋嘉麒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现在的他已经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正在为“出征”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进行集训。
“当时就是对物理感兴趣,觉得不参加竞赛有点可惜,没想到会入选国家队。”回顾竞赛路,蒋嘉麒很淡然。
进入初中,蒋嘉麒开始接触到物理课程,并对这一学科“一见倾心”,他提前学完了初中物理课程,他开始主动做一些竞赛题目,并从中得到了未曾有过的乐趣。
他是如何进入国家队的?
45天魔鬼训练,20多天学完大学物理课程
进入高中,蒋嘉麒平均每天要学习12个小时,有时为了比赛,也要牺牲暑假时间。除了时间上的牺牲,他还不得不割舍一些学校活动,也没有时间加入学生社团和学生会。
经过层层选拔,蒋嘉麒和另外58名来自全国的“高手”入选国家集训队,接受45天的“魔鬼训练”。59名学生中,最后能入选国家队的只有5人。
因为奥赛会涉及大学物理知识,因此集训主要内容就是学习大学物理知识,20多天“速攻”大学课程,把大学物理专业内容学一遍,这让蒋嘉麒感觉很兴奋,不过高度压缩的课程让不少学生感受到了压力。
“最后5天是考试时间,5天考9场,都是集训期间学的东西。”蒋嘉麒说,考卷里的题目并不多,但都是研究性的问题,一场考试平均在3个小时左右,“连续几天的考试下来,真的很累。”
奥赛真的是升学捷径吗?
没有兴趣和天赋将会很痛苦
“物理竞赛还好一些,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付出得更多。”蒋嘉麒所在的学校,高二学生廖宇轩于今年3月入选国家队,将于7月份参加第5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竞赛,通常从小学就要开始打基础。
选择竞赛这条路,必须对这个学科感兴趣,不然的话就会非常痛苦。蒋嘉麒说,正是因为对物理学的喜爱,学习研究的乐趣让他一路走来,淡忘了辛苦。
目前,高中奥赛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和信息学5个学科,获得奥赛省级一等奖的高中生,可获免试保送高校资格。郑州外国语学校竞赛部主任石敬凯说,自2014年起,这一实行多年的政策将被叫停,高中阶段获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
政策调整会让一些功利型的家长和考生“知难而退”,也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石敬凯认为,竞赛应该是少数人的行为,绝非捷径,是否适合,要看兴趣和天赋。郑州青少年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