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网!

青春热线:0371-12355

社会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 >

传递河南正能量

2013-03-22 16:20 来源:12355点击:

 

承载着河南厚重历史、文化精华的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之最在河南》近日以图书和光盘的形式“新生”闪亮,再次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这部作品都讲了些什么,创作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事情?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国之最在河南》的主编、导演兼制片人傅冰。

系统讲述“最”河南

中国最早的人祖圣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中国最早最大的城市……作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中国之最在河南》讲述了50集在河南的“中国之最”。

“每集可不仅仅是一个‘之最’,有的四五个,有的十来个呢。”傅冰介绍,作品共分八个部分,表现内容不仅是河南境内的中国之最,有的堪称世界之最,许多珍贵资料都是第一次系统地与读者见面。

河南形象“亮”起来

2011年10月,电视系列片《中国之最在河南》在河南电视台亮相,用电视语言立体地展示河南的形象和厚重;2011年、2012年,该片代表河南参加了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2013年参加北京全国图书展销会,所到之处,让河南形象更加“亮”起来。

“‘之最’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中原文化浓缩版,某种意义上讲,‘之最’就是历史上的一个个惊叹号,凝聚了民族精神的正能量。”说到“之最”,傅冰充满激情:“了解河南,就是了解中国。一些近邻国家歪曲历史,大言不惭地与中国争节日、争圣人、争文字等,混淆概念,误导世人,拍‘之最’就是为了提升中国人尤其是河南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傅冰认为,随着河南经济腾飞,前来河南的外宾、领导、投资商更加多起来,由于受时间以及各种条件的制约,加之河南地域辽阔、文化厚重,他们无法更多、更深地感悟了解河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中国之最在河南》可以帮助他们更深更广地走近河南。

“当前的文娱界充斥着过多的搞笑、演义、戏说等影视作品和图书,这样会把观众与读者带入歧途。”谈到为何要拍《中国之最在河南》,傅冰强调了责任感:“真正的经典文化和主流文化也需要抢占阵地、发出声音,尤其在新时期,我希望有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学‘之最’、创 ‘之最’!”

得中原者得天下

傅冰祖籍山东青岛,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导系(现中国传媒大学),曾任河南电影制片厂影视部主任,从事影视导演工作近10年,现任河南新华营销传媒集团副总兼影视中心总监。多年来,傅冰笔耕不辍,多部新闻、电视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

一个山东人,却为弘扬河南形象奏起了凯歌,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我虽然出生在青岛,但可以说是长在河南。如今来河南已近20年,河南早就是我亲爱的第二故乡了。”说到河南,傅冰满含深情,“古来就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可见中原大地人杰地灵、地位紧要。”

在河南工作生活的日子里,傅冰被这片热土滋养着并越来越为之倾倒,为了给河南“正名”,也为了传递“正能量”,傅冰潜心准备多年,为拍摄《中国之最在河南》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最终,带着摄像机,背着架子、电池、监视器,傅冰带领摄制组翻山越岭、走街串巷,把河南深厚的文化搬上了荧屏、搬到了书中。

“为了拍大禹的塑像,我们扛着机器爬山崖,非常危险;为了拍牡丹,我们曾被工作人员‘锁’在园子里连饭也吃不上……”回顾当年拍摄的艰辛,傅冰非常坦然,“有时候,连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劝我,不好拍就找点资料镜头算了,但是我不能那么做,这是在给河南留下宝贵的资料,是给世人留下文化的记忆。”

收缩
  • 电话:
    0371-12355 0371-56666665 15515512355
  •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上午08:30-11:30 下午14:30-18:00 周六周日 上午08:30-11:30 下午14:30-17:30
  • 关注公众号

  •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