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2 15:47 来源:点击:次
心理导读:当面对一群外国人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是脸盲。可是,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即使站在面前的是自己的亲人,他们也仍然认不出来,这难以置信吗?这种对面孔的识别障碍就叫做“面孔失认症”。
面孔识别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技能,但每个人掌握这项技能的程度并不一致。有些人连最亲近的朋友也认不出来(这种情况称为面孔失认症),另外一些人却对大量的面孔有着近乎照相机的记忆力。现在,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北京的研究者合作的一项双胞胎研究表明,面孔识别能力是能够遗传的,而且它和一般智力(或智商)是各自独立地遗传的。
这一发现介入了关于大脑和智力的由来已久的争论。主流的“通才理论”(generalist theory)——智商的概念就是基于这种理论——认为:如果人们在某个方面很聪明,那么他们往往在其他方面也很聪明。因此,如果你数学学得很好,那么你也更可能在文学和历史上取得好成绩。智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这说明存在一种作用于认知能力的“通才基因”。
但某些认知能力似乎和一般智力有所区别,就像一个在数字或音乐领域才华横溢的人可能在社交或语言上“五音不全”。同时,很多专门的认知技能(包括面孔识别)似乎能够定位到特定的大脑区域。这些证据支持了“模块假设”(modularity hypothesis),即大脑像一把瑞士军刀——一个由各种专门设备组成的多用途工具。
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1月7日的《当代生物学》期刊上。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教授刘嘉说:“我们的研究第一次从遗传角度为模块假设提供了证据支持。也就是说,一些认知能力——例如面孔识别——是由专门的基因而不是通才基因’决定的。”
“我们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特定的遗传性障碍中,同一个人的各项认知能力之间会存在差异。”研究合作者南茜?坎维舍(Nancy Kanwisher)补充说。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cGovern脑部研究所,刘嘉去北京之前曾在那里学习。例如,阅读障碍患者有着正常的智商,但阅读能力存在缺陷;相反,威廉斯综合征患者智商很低,但语言能力很强。
在研究中,刘嘉和他的同事从北京的学校中招募了102对同卵双胞胎和71对异卵双胞胎,他们的年龄在7—19岁。由于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100%相同的,而异卵双胞胎的基因只有50%相同,那些遗传性很强的特征在同卵双胞胎之间比异卵双胞胎之间相似度更高。(但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同卵双胞胎之间仍然会表现出一些差异。)
研究中,被试看到电脑屏幕上呈现的20张不同面孔的黑白图片,每张图片呈现1秒钟。然后他们看到10个刚才呈现过的面孔和20个新的面孔,并回答哪些面孔是刚才看到过的。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的得分更接近,刘嘉把个体之间39%的差异归于遗传因素。进一步的检验证实了这些差异只限于面孔识别,而不能反映视觉敏锐度、一般物体识别能力、记忆或者其他认知过程的差异。
在另一个包括321名学生的独立样本中,研究者发现面孔识别能力与智商无关,这说明影响面孔识别能力的基因与影响智商的基因是不同的。现在,刘嘉和坎维舍正在研究其他认知能力(例如语言加工、数字理解或空间定位)是否也能够遗传,并且独立于一般智力和其他认知能力。
这项研究不仅提出了关于大脑结构的新洞见,而且有助于了解孤独症、阅读障碍等发展障碍的潜在成因。“这些特殊认知障碍的遗传性表明某些基因影响特定的认知功能,但基因如何实现特定的认知功能仍然是一个大谜团。” 坎维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