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寒女VS上火男 体质调节攻略
2010-01-05 18:25 来源:点击:次
天寒地冻,外加空气干燥,让不少人的健康走向两个极端:一类频频上火,一类手脚冰凉。相对来说,频频上火的以男性居多;手脚冰凉的则以办公室女性为多。据来自中医门诊的统计显示,54%的女性都存在长期手脚偏凉的现象。
同时,寒冷的天气让大家都爱上了热辣辣的火锅,让很多男性“火上浇油”;而手脚冰凉的女性又偏爱穿得低胸露颈,让手脚的温度似乎也和数九寒天一样持续低温。专家提醒,若身体长期处于这两种状态,则会对健康极为不利。
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干燥,处在这样环境中的人,巧合般地出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群落”:一是穿着单薄,却口干舌燥,仿佛置身“文火”烤炙之上;而另一类人却包裹严实,四肢冰凉,仿佛置身“冰窖”之中。专家指出,当下正是“冰火两重天”情况最严重的季节。
门诊:年轻白领成“冰火”主角
记者走访了望京医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多家中医院。内科综合门诊、呼吸科门诊等都是人头攒动。望京医院呼吸科主任李智说,目前正是“冰火两重天”情况最严重的季节。由于北京的冬天室内非常干燥,新鲜的蔬菜水果也较少,所以极易“上火”,而现在户外非常寒冷,又客观上加重了“畏寒”的程度。再加上川菜、湘菜在北京的大行其道,上火、畏寒可谓无处不在,上火群体以男性居多,畏寒群体中则明显是女性当主角。
记者发现,这些人中有不少年轻男女,他们多是遭受较严重的“上火”或“畏寒”症状困扰———但在全身的详细体检后,却没有发现明确的疾病指标,然后才到中医门诊来求诊的,希望通过中医进行身体调理。李智说,以前上火、畏寒多是以身体出现衰退的中年人居多,但现在由于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失调、生活方式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年轻白领们已成为“冰火两重天”的主角了。
药店:多数人习惯买药“自我调理”
有调查显示,依然有很多人长期处于“冰火”困扰时,并没有到医院就诊。记者走访了金象、老百姓等药店,发现购买“牛黄解毒片”等药品、人参片鹿茸片等补品的顾客很多。他们会简单地向药店工作人员咨询一些关于“去火清热”“冬季补肾”的方法,购买较大剂量的中成药进行“自我调理”。
记者在医保大药房探访的一小时时间内,有6位顾客是前来购买“去火”“补气”类药物的,但只有2位是在医生的详细诊断和指导之下买药的,而其他顾客都是“自医”。
对此,专家提醒说,“上火”、“体寒”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一定要在医生的诊断之后再用药,而且某些药物不能长期服用,一定要遵循医嘱。
锻炼不足,为了减肥吃得过少,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熬夜,就很容易因为身体虚弱而手脚冰凉。
寒冷地带
握手凉对方一跳
ANN,29岁,外企员工,畏寒持续1年
“你怎么又穿得跟熊猫一样啊?”每次聚会,我都习惯了朋友们用这句话跟我打招呼了。看着她们穿着短裙、紧身小毛衣,我也挺羡慕的,但这些暂时跟我无缘,我平常明显比别人更怕冷,手脚冰凉的感觉就好像整天都待在冰窖里一样,但一进了屋子又会因为穿太多而搞得自己一身大汗,这些汗转眼蒸发又变得更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跟一些客户朋友握手的时候,冷冰冰的手能吓对方一大跳;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也经常把老公的被子全抢走,搞得他很有抱怨;早晨起来时,被窝里也很少热乎乎的,我的手脚似乎总是捂不热。
感觉心里有块冰
陈女士,34岁,教师
我不仅手脚凉,更主要是“心凉”,看起来穿得很多,但总是觉得心里有块冰,拿不出来又不融化,很难受。
最开始时,倒没有伴随其他症状,但现在朋友们总说我脸比较缺血色,但我自己并不是很觉得,感觉是乏力的情况比较严重。比如洗澡的时候,用一只手搓洗,过一会儿就觉得手有点举不起来了,估计身体真的很虚。
成因探讨
中医:女性易因体虚而手脚冰凉
望京医院呼吸科主任李智说,体寒、畏寒等体征从中医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体虚所致,如脾虚、肺虚、肾虚都有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阳气不足,血气不足,进而出现面色苍白、四肢酸软、手脚冰凉等症状。女性在身体代谢方面明显不如男性旺盛,因此更易出现手脚冰凉等症状。有的女性是因为天生体质较弱,自身产热不足,有的女性则是因为生产等所导致的血虚。
寻病:甲减、低血压也会导致畏寒
对于一直存在“手脚冰凉”等体寒、畏寒病症的人群来说,这些症状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苗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糖尿病实验室主任刘喜明表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会导致出现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畏寒等症状;部分糖尿病患者也伴随有手脚冰凉的症状。
北京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刘红旭则认为,手脚冰凉、体冷畏寒也有可能是低血压、贫血等病症引起,存在一定的心脏病风险。如果持续出现这种严重体征,应及时就医,以排除患病可能。
融冰指南
私家经验 每日慢运动至微出汗
陈悦,中医学博士,健康生活方式推广者
记:你觉得生活方式和大量“手脚冰凉”人群的出现,有什么样的联系?
陈:锻炼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对女性而言,运动本身对她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这一点上,男性表现得更好),很多女性一个月也难运动一次,逛街进店就是她们最大的运动量,这会直接导致心脏功能娇弱,血气不足;再加上很多女性热衷于减肥,摄入食物太少,降低了营养供给,让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如果还有作息时间不规律、大量熬夜、睡眠不足,身体很难承受这种“折磨”,自然要“造反”了。
记:有没有一些私家经验推荐给这些“冷美人”们?
陈:首先是运动:每天坚持达到“微出汗”状态,可从慢跑开始,逐渐发展到跳绳、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培养自己爱上某项体育运动,但运动量不要过大,以免大量出汗带走“阳气”。
食物“生热”:在饮食上可多煲汤,每天在饭前饮用,可调理脾胃,避免出现脾虚,多吃羊肉。有条件的还可以多吃些鹿肉,避免食用冰冷食物、梨等寒性食物。
泡温泉和泡澡:温泉的物理热度对促进血液循环很有好处,其中的矿物质也对身体有益。也可在家中浴缸里泡,放入以生姜提取物为主的精油产品。若手脚冰凉情况突出,每晚可用“热水+米酒+姜”浸泡,同时坚持进行脚部按摩20分钟以上。
补维E:每天服用适量维E,可帮助血液循环畅通。
对于都市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说,去火的重要一点是降低欲望,减缓生活节奏。比如当身心浮躁时,尽可能冥想清晨人体代谢最基础时的身心状态,并通过每天适量的运动把心里的负担、压力释放出去。
专家指导
“脾胃虚寒”适量进补人参
李智,望京医院主任医师
“脾胃虚寒”人群: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佳、大便溏泄、胃寒不适等,这类人群可适量进补一些参类,比如西洋参,可以切片含服,有很好的补气功效;而如果用人参可以用来煲鸡汤,但要注意,首次使用时人参用量一定要少,逐渐了解身体对人参用量的适应程度,再慢慢增加用量。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等非处方中成药。
“肾虚畏寒”人群:主要症状包括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品调理补肾;在生活中可以持续使用枸杞子泡水饮用。
“心气虚”人群:他们往往更容易出现冠心病等症状,如动则气喘、心慌不稳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生脉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经典老药,对于减轻症状很有好处。
其他疗法:中医传统的艾灸、拔火罐等技法对于有着“虚寒”体征的人群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感觉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调整无法“驱寒”,又不愿意长期服药的人群,可以选择到专业的中医医院或者针灸医院,每周定期进行艾灸、拔火罐。
赤道地带
上火集中在口咽
刘先生,32岁,公务员
我上火的主要症状基本都集中在口咽部,首先就是每天都感觉到口渴,但是喝了很多水,却得不到缓解。其次就是口腔溃疡,特别是吃了火锅之后,口腔溃疡搞得吃饭这件本来很美妙的事情巨痛苦;第三就是嘴角也经常开裂;第四就是慢性咳嗽,常常一两个月都不好,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把老婆给咳醒了。第五是“口气”也很重,搞得老婆对我意见都很大,自己也挺苦恼的。
“下面”也会积火
JORNNY,33岁,外企员工
我主要的症状就是浑身发热,汗多,有时候稍微动动身体,就是一身大汗,尤其是背部,就像有条瀑布。但是平时不出汗时,身体又感觉特别干燥,很不舒服;而且大便一直不正常,经常出现便秘的情况,有时候大便还有血丝;小便也比较黄,而且味儿挺冲的。最近感觉到脾气也“见长”了,连领导也经常顶撞,看来真的是“火”大了。
成因探讨
西医:不能忽略肺炎、甲亢
“上火”,在老百姓看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身体状态,但在专家们看来,这些“上火”症状可能也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同仁医院呼吸科主任孙永昌认为,如果有长期咳嗽、并伴随黄痰、血丝的症状,有可能是细菌性感染导致的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鼻窦炎等,应在医生的检查指导下使用消炎药品,尤其是身体有明显的发烧情况,就应尽早就医;而中老年人还要重点注意肺炎,因为肺炎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糖尿病实验室主任刘喜明提醒说,隐匿性甲亢也可能会出现类似“上火”的种种症状,因此不能忽略排查甲亢。
中医:生命之火也不能过旺
望京医院李智主任医师认为,在中医看来,人体内存在一种“生命之火”,它能产生生命热度和力量,如果失去这种火,生命就没有源泉,但如果这种火过旺,就会“浮炎于上”,表现出各种上火症状:如口咽干燥、长期咳嗽、黄痰、多汗、热象严重、五心烦燥、大便干燥等。
同时,这种身体的“上火”分为肺火、肝火、下焦火、心火等多个方面。肺火过旺主要表现出呼吸道的上火症状,肝火过旺则表现为五心烦躁,下焦火旺则表现为泌尿系统反复感染,而心火旺盛则表现为失眠、心慌、注意力失衡等多种症状。
特别提醒
分清情况以免火上浇油
上火和畏寒根据不同的体质会有不同表现,而且还会有合并情况出现,需要在“先去火的情况下再滋阴补虚”。因此一定要先到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再进行清热去火或补气补血,以免“火上浇油”。
注意适度防止过犹不及
上火和畏寒本来就是体内的火不足或过旺所造成的身体不适,而要解决“上火”和“畏寒”问题,也要注意这样的原则———过犹不及。因此在用药物进行“泻火”时,如服用牛黄解毒丸等药物时,一定注意不能超过一周时间,一周后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就应该再次就医;而在“补气补血”时,也要注意宁少勿多,一定要根据自己体质,从最小量开始,以“自己不上火”为标准,逐步增加补品数量。
灭火指南
私家经验 欲望-实力=上火
佟彤,科普作家、著有《不上火的生活》
记:你觉得现在都市年轻人上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佟:上火是生病的基础,而心事,心理问题又和上火有关。对于都市人来说,除了饮食因素之外,精神压力过大是他们无论哪个季节都容易上火的主要原因。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陈小野教授给出过一个公式:欲望-实力=上火。也就是说,当你的欲望,要求超过你实力能达到的时候,你就要郁闷,着急,因为所愿未遂而心情不舒畅,继而就要上火。发达的都市在提供给人们机会的同时,也提高着人们的欲望,但实力的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使这个公式的差逐渐变大,上火就在所难免了。
除此之外,重口味,嗜食辛辣,居住环境的温暖干燥,也是上火的最主要原因,但欲望导致的火往往是心火,辛辣食物带来的火往往是胃火,环境燥热导致的往往是肺火,后两者在冬季或初春很常见,所以这个时候的人,即便是感冒,中医辨证也一般属于“寒包火”,就是虽然是因为着凉引起的,但内里依旧有火,有热,治疗此类感冒,必须在解表的同时兼顾到清热去火,这也是近年来北京这类大城市感冒的主要特征。
记:你觉得在生活中如何避免上火呢?
佟:去火的重要一点是降低欲望,减缓生活节奏,这是保证不上火,不生病的前提。一个办法是让自己保持清晨的身心状态,那时候人体的代谢是最基础的,身心均未大动。当身心浮躁时,尽可能冥想清晨的这种状态。
另一个方法是通过运动把心里的负担、压力转嫁到身体上,累了也就容易入睡,心也因此静了下来,比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是肿瘤专家,也是国家“亚健康”课题的负责人,每天要出肿瘤门诊,要带博士生,还要编教材,遇上会诊或会议经常一个星期飞一个地方。五十几岁的人了,身体却很好,精力旺盛,头脑清晰。他每天的保健方式就是晚上临睡前在小区里散步三四十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然后可以睡个安稳的觉;同时,在干燥的季节要保持饮食的清淡,冬季人们喜欢煲汤,对于容易上火的人,可以用沙参10克,玉竹10克,炖鸭子。
这两种药材药店就有卖的,炖鸭子时不要放姜葱等调料,只在汤熟时加盐调味。沙参、玉竹都是入肺胃经的滋阴药,鸭肉也是凉性的,这个汤能通过滋阴达到去火的效果。
专家指导 戒烟少酒,常吃清火食
李智,望京医院主任医师
热辣美食要配“清火”食物:要防火、去火首要的是生活上有足够的预防和干预,可到中药店购买莲子心、金莲花、苦丁茶制作清热饮品,坚持每日饮用;在正餐方面尽量减少辛辣食品的摄入,如果偶尔食用火锅、辣椒之后出现上火症状,可选用苦瓜、芥蓝、苦菊等蔬菜,凉拌或清炒,食用连续两三天就可清热去火。尽量少吃咖啡、巧克力、油炸食品,多吃梨、西瓜、葡萄等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有上火症状的人一定要戒烟、少酒,这两种生活不良习惯是导致上火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严重者选清火药物:如果症状较严重的,应选择相关的药物去火。比如肺火旺盛,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清除肺火;如果心火比较旺盛,可选择牛黄解毒片、牛黄清心丸等药物;如果是肝火过旺,则推荐选用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祛除肝火;如果是下焦火盛,则可以选择二妙丸、萆薢分清丸。
其他疗法:中医的传统技法中,针灸和针灸放血的方法,可释放身体多余的血气,对于清热下火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常见的耳尖放血,就是传承数百年能清热泻火的方法。但由于这一技法比较特殊,注意一定要找正规的中医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