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又被称为“减负30条”,力促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面对这一新规,不少家长喜忧参半。对此,专家表示,“减负”是为孩子的童年松绑,家长应理性对待,从科学教育、优教优学入手,重视孩子的综合发展。
上午,记者在工人路上采访了几位接送孩子上辅导班的家长,对于新出台的减负30条,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心,“没有考试和作业,自己不会规划孩子的课余时间。”“减负学习成绩上不去,没法上好学校。”
用分数衡量能力、考试遴选人才,在不少80后家长心中,教育一直被冠以这样的标签,带着这样的意识,各种补习班挤满了孩子的课外生活。
据郑州市2018年中小学心理健康筛查数据显示,38%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超出预警值,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学习焦虑等症状。郑州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郑欢欢说:“学业评价单体、课业负担重、作业量大、学校考试排名这些都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落实减负30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肯定会得到提升。”
郑欢欢认为,《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可谓对症下药,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时长,规定了家长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履行的教育职责,严禁教育机构“兜售”考试理念,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对家庭责任也做出了具体要求,例如按时作息、不熬夜,少吃零食、不挑食,不攀比吃喝穿戴,干家务等,以多元评价的方式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另外,研究表明,熬时间、加课时会大幅度降低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用科学健康办法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才是家长对“减负”一题的正确解法。郑欢欢说:“大可不必因为减负担心孩子的成绩,因为多元评价实施后,课业成绩只是其成才的一个标准,其他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也十分重要,新规实施后,家长还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
来源:郑州电台新闻中心| 会面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