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及咨询经验。在咨询中发现,许多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实际上,家长更需要学习、更需要成长。鉴于此,郑州12355的咨询师将常见的一些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勉,希望能够给家长一些启发和感悟。
案例一:家长带高二女生到中心咨询,称孩子有抑郁症,不想上学,在教室里呆着难受,一进学校就想哭。心理咨询师与其交流后,发现该女生心理上成熟晚,生理上成熟早,已谈过几个男朋友并发生过多次性关系。由于交往对象之间存在矛盾,她不敢得罪其中一个人,就不断回避,不愿去学校上学。家长对此毫不知情,仅仅觉得孩子变得内向、抑郁,以为是学习压力所致。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袁林方提醒:一般来说,女孩子较男孩子更早进入青春期,生理成熟得早,在青春期逐渐对异性产生好感,萌生性冲动是很正常的。郑州12355在咨询和热线中接触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家长偶然的发现孩子手淫自慰,浏览色情网站,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处理,求助心理咨询师。
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家长很难启齿对孩子进行性的教育,甚至有些家长自身对于性就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还不成熟,对于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预见其后果和危害,家长及时、有效的引导十分必要。
第一,性教育应当及早进行。性问题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越早掌握健康的、科学的性知识,才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科学的性态度。
第二,性教育的方式应当灵活多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自己的成长经历,曾经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迂回的引导孩子。也可以将青春期有关的书籍放在孩子能够见到的地方,让孩子自己阅读。
家长避而不谈“性”,孩子就可能通过浏览色情影视作品、不良刊物等途径获得性知识,最后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案例二:家长反映12岁的艾某顶撞家长,行为叛逆,不听管教。心理咨询师通过了解发现,艾某的父亲性格暴躁,动辄用拳头说话,体罚孩子。艾某的母亲性格偏执,过分唠叨,经常用言语挖苦、讽刺、打击孩子。家长缺乏耐心倾听艾某的心声,艾某也不愿意跟家长交流和沟通,亲子之间对抗十分严重。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袁林方提醒:孩子是家长的镜子。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得先从家长身上找原因,不能把亲子关系不良的责任都推给孩子。
第一,家长应当包容孩子,完全接纳孩子。孩子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有时虑事不周行为极端在所难免。重要的不是指责孩子所犯的错误,而是如何引导孩子避免犯错误以及犯了错误如何去补救。如果家长给予孩子的只有批评和指责,不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安慰,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在情感上与家长疏远。
第二,放手但不要放纵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不愿意受家长的管束,渴望自由。这是可以理解的,所有的孩子最后都将成为独立的个体。但是孩子的独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长一味包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完全放纵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也是一种盲目的举动。
案例三:家长反映初三男生动手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没有进取心。心理咨询师通过了解发现,该男生的父亲常年在外奔波,无暇教育孩子。母亲是全职太太,专门在家里带孩子,不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要管理他的学习交友。原来孩子小的时候挺乖挺听话,现在不听母亲的话,和父亲也不交流,学习不用心,成绩上不去也不着急。该男生在校没有关系亲密的朋友,母亲反映同学说他“小气自私”。和老师的关系也处不好,认为老师总针对他,故意找茬。该男生不愿意去上学,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整天吵架互相指责,一个怪对方“没有管好孩子”,一个怪对方“不关心孩子”。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袁林方提醒:由于现在物质条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家长们普遍怕孩子吃苦,一切以满足孩子的愿望为最优先考虑。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中心越来越严重,反映在人际交往上,就是不懂得尊重他人、配合他人,不懂得感恩他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挑剔他人,不愿意屈尊与人交往。结果,自己就被孤立了。
第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缺位”现象十分严重。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父亲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着交际,没有时间分给孩子,没有精力管教孩子。事实上,父爱与母爱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着同等的重要性,父亲的爱和接纳赋予孩子价值感,使孩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父爱与母爱相结合,给予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孩子才能够顺利地得到他人的爱与接纳。
第二,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孩子休憩的港湾,心灵的充电站。很多孩子之所以离家出走、沉迷网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经常争吵闹矛盾,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和安宁,宁愿“逃”出家门。有些孩子在学业上难以取得理想的成就,出了家门又无处可去,很容易沦为网吧的常客,在一轮又一轮的网络游戏中寻找虚无的“价值感”。此外,父母管教不一致,也容易引发孩子的问题行为。
第三,过度包办替代是在害孩子,警惕“包办型溺爱”的误区。家长总是围绕在孩子身边,担心孩子太小,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希望一切都能帮孩子分担。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正确的态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成长积极性,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总结工作经验,针对困扰家长的典型问题开展公益“家长课堂”,致力于让所有关心孩子、热爱孩子的家长都拿到“家长合格证”,学会科学、健康的爱孩子。
时间:5月20日15:00-17:00
地点:郑州市新奇中学一楼报告厅(三全路70号七中新校隔壁)
报名电话:0371-12355,0371-56666665